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改編粵劇《寶蓮燈》

此劇是按李少芸先生編劇、任劍輝和余麗珍主演的粵劇電影《七彩寶蓮燈》改編,於2009年首演。改編這部電影為舞台演出,是因為這個劇本的原型,有別於當時或目前流行的《寶蓮燈》劇情。原編劇李少芸先生匠心獨具,讓寶蓮燈一開場已發揮神功,使聖母與劉彥昌夢會於蕭史洞 ,然後二人果真在蕭史洞相逢。能把蕭史、弄玉的相知相逢,扣在華山聖母和劉彥昌身上,已令故事多了一分浪漫色彩。為此我更特地翻查有關寶蓮燈法器的來源和其他有關寶蓮燈故事的資料,竟發現這故事的源頭可追到二郎神與華山聖母的上一代,因此引發了我改編演出的興趣。

原來二郎神母親是玉帝的親妹瑤姬,竟愛上了夏朝大將楊天佑,生下二子一女,隱居桃山。玉帝得知後,派天兵追殺楊氏一家,期間楊天佑與大兒子身亡,瑤姬被壓在桃山受苦。二兒子楊戩孝感女媧,得玉鼎真人教授武功,練成開天神斧救出母親,但母親最終難逃一死。楊戩參加封神之戰,立下戰功,被封為顯聖二郎真君,但他心恨玉帝這個不近人情的舅舅,不願與之相見,表明不居天庭,而住灌江口,對玉帝「聽調不聽宣」。後來更因助玉帝收服孫悟空而福澤親屬,令妹妹得以獲封三聖母。從這段前傳看來,二郎神後來對同犯天規的妹妹,正好讓他嘗嘗玉帝當年左右為難的處境。如果二郎神與玉帝一樣鎮壓親妹,那他根本不會恨玉帝;如果他比玉帝有多一份人間親情,那就該想辦法護著妹妹。最後二郎神因沉香的三聲「舅父」,解開了自己的心結,這是我認為最美好的結果,所以我就讓故事美好地發展下去。

三聖母的寶蓮燈是女媧相贈的法器,相信不會引發情事,所以我在故事中加入了聖母的母親臨終留下珠淚一顆,讓她放在寶燈蓮中修練的情節。因為母親有情,含恨而終,故而補充了寶蓮燈導引宿世奇緣的原因,令聖母與劉彥昌的情緣成了上一代故事的延續。

我改編的《寶蓮燈》有較多的愛情描寫,在〈送別〉一場,劉彥昌滿懷信心赴考,聖母卻似覺永別,唱出「最甜愛情詩,最苦別離詞,百味人生,悲歡皆有淚。謝君半載情深,半載深情如一世,心驚夢醒,再會待何時」,「未怪蟾宮路遠,恨未能化影相隨,又怕宿命難違,未許雙星長相聚」這幾句話,是我賦予聖母的人生感悟。作為神仙,從不懂情愛,到接受情愛,到接受情愛帶給自己的悲歡愁喜,相信這一刻,聖母真正體會了當年母親與凡人相愛的心情。而聖母比自己母親更豁達的是,她明白到有些事情不該強求,若不能兩全其美,只能捨一方而保大局。所以她願意跟二郎神離開領罪,而二郎神也盡其兄長責任,許聖母親自還子予劉彥昌。如果神仙也能感悟,會反思上一代走過的路,面對同樣的處境時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法,對現實中的我們能否有一點啟示呢!

戲迷情人任劍輝在電影《七彩寶蓮燈》中,從與聖母相識的「憨厚樸實」、相分時的「情堅自信」和接子時的「意氣風發」到「痛不欲生」,眼神和氣質都令我拜服不已,希望透過重編,增加電影所沒有的梆黃唱段,演一個我很喜歡的人物。雖然只得短短三場戲,仍希望給觀眾朋友留下美好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