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新編粵劇《金玉緣》_2016_(1)


香港粵劇《紅樓夢》曾由唐滌生先生在1956年為「仙鳳鳴劇團」創班編撰演出陳守仁著「唐滌生粵劇劇目概說」(任白卷)第78頁,說到唐先生編的《紅樓夢》第五場,話說黛玉焚稿後已奄奄一息「這時鳳姐、賈太夫人及侍婢捧著鳳冠和嫁衣來到瀟湘館,賈太夫人見黛玉病入膏肓,十分痛心。她叫黛玉穿起嫁衣及戴起鳳冠,使黛玉轉悲為喜黛玉從鏡中窺見鳳姐與賈太夫人神態有異,深感可疑,乃追問究竟。鳳姐終說寶玉與寶釵行將拜堂,但寶玉一心記掛黛玉,故請黛玉冒充新娘,藉以瞞過寶玉。黛玉萬念俱灰,但為求成全寶玉,甘願披衣戴冠。襲人陪伴寶玉到來瀟湘館,寶玉喜見黛玉披上嫁衣,但一見黛玉口角滲血及眼中含淚,即疑心再起,追問黛玉何以即將與他拜堂而病情竟無半點起色。黛玉為盡對外祖母孝心,乃強詞解釋,以安慰寶玉,及請他息疑這段戲並無出現在原著小說,唐先生編撰這個情節,凸顯了賈家無情,黛玉有義,寶玉情痴的三個主題,是非常大膽卻有助舞台表演的編劇手法。也許因為戲文太長,現坊間一般演出都沒有了這段情節。


欣賞唐先生的編劇,除了因為先生文筆花,曲詞優美,更拜先生的奇想及胸襟敢於大幅度地把經典名著,在故事內容及人物形象上重新編寫,成為唐先生筆下新的人物,粵劇故事中的新經典。諸如盧昭容、長平、李益等等,在粵劇觀眾心中都已非原著筆下的形象,而是唐先生故事中的人物。這也是我一直學習和用心體會唐先生劇本的匠心之處,希望自己在改編經典名著時,也能既不背離傳統亦跳出傳統,創出自己一片天地。


改編經典名著《紅樓夢《金玉緣》,是始於青年時代,初讀《紅樓夢》就對薛寶釵產生了深深的憐愛,不喜歡後世評書人對她無理的埋怨。有機會自己編故事,便在故事中除了點明寶玉及黛玉兩人木石前緣的純潔愛情,還給予被俗禮覊困的寶釵更多的同情。因為在劇本上有了多的章節和場景改變,所以劇名亦定為《金玉緣》而非《紅樓夢。經過2014年12月在油麻地戲院首演,得到觀眾予以不同的意見今年(2016年7月23日)假高山劇院新翼,首度重演,我增補了寶玉為琪官送行的幕外戲,而部份的曲式亦重新處理,希望這個戲能更成熟地展現在舞台上。~~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